随着华尔街陆续公布对2026 年美股的展望,多家国际投行罕见地给出了高度一致的乐观预测,甚至出现最激进的 8,000 点目标。无论是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汇丰,还是富国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相同观点:美股下一阶段仍具备显著上涨空间。
在经历了通胀高峰、政策紧缩、市场震荡以及经济放缓预期之后,美股为何仍能吸引如此乐观的预测?其背后并非单纯的情绪修复,而是一套正在被全球资本重新定价的“新牛市逻辑”:AI 驱动、资金流入、估值回归。
这三股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美国市场结构,也重新塑造全球资产定价框架。
AI 成为新一轮增长引擎:资本支出进入历史级扩张
与以往科技周期不同,AI 的影响不再停留在单一产业,而是扩散到企业支出、生产率、供应链结构与投资者预期。
投行普遍认为,未来两年将迎来:
• AI 服务器、芯片、数据中心等资本支出创历史新高
• 企业盈利因生产效率提升而改善
• 高端科技公司持续推升指数权重
• “AI 带动的生产力红利”尚未被完全计入估值
摩根大通指出,AI 相关盈利贡献未来两年将维持在13%–15% 区间,这意味着指数盈利增速将受到新经济推动,而非传统周期回升。
对于指数走势来说,AI 不只是“主题”,更成为估值长期抬升的基本面支点。
资金流入持续扩大:回购推动股价、政策提供缓冲
德意志银行在最新展望报告中指出,美股走强的核心动力来自于“资本回流与回购动能”。2025 年以来:
• 企业回购金额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 公募资金重新增持美股
• ETF 持仓持续刷新纪录
• 海外资本在美元走强背景下维持配置美股
政策环境在宽松预期带动下提供流动性支撑
流动性的结构性改善,使得市场具备承接波动的能力,也解释了为何标普 500 对短期风险的敏感度下降。
富国银行甚至指出,2026年可能出现“两阶段上涨”,先由政策与通胀预期推动,再由 AI 产业扩张带动第二波飙升。
估值回归与盈利强劲:高估值是否成为新常态?
过去一年市场最常见的争论是:美股估值是否过高?
然而多家机构给出的结论几乎一致:当前高估值在 AI 成长性与盈利前景下仍属合理,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张。
从企业财报数据看:
• 标普 500 成分企业第三季盈利增长13.4%
• 未来两年盈利预期持续上调
• 高成长、高利润率板块维持估值高位
• 市场逐渐接受科技权重扩大所带来的指数“结构性增值”
换言之,估值并非无基础扩张,而是由盈利改善、产业升级、资金回流共同推动。
新经济估值体系正在形成。
双速经济下的结构风险:乐观中仍需警惕分化
尽管华尔街预测乐观,但多数机构也强调美股上涨将伴随结构性风险。
摩根大通和汇丰指出,美国经济正进入“K 型”分化:
• 高收入家庭因财富效应受益于股市上涨
• 低收入消费者在高成本压力下处境更艰难
• 消费结构将随不同收入族群分裂
这种不平衡使得经济对金融市场更加敏感:“熊市可能引发经济疲软”,这也是政策和联准会不可轻易承受的风险。
因此,市场上涨并非毫无风险,而是需要投资人保持警觉的结构性繁荣。
投资者应如何布局?AI + 分散化将是核心策略
在“AI 驱动 × 资金回流 × 估值回归”的趋势下,市场具有长期上升潜力,但也需注意波动与结构性分化。
以下是 MH Markets 迈汇的策略建议:
1. 把握结构性强势板块
AI 服务器、半导体、数据中心、云端基础设施等产业获益最显著。
2. 选择高现金流、高利润率的龙头
在高估值环境中具备抗震能力。
3. 分散化配置以对冲潜在波动
尤其是金融、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等相对稳定的板块。
4. 灵活运用差价合约与指数产品捕捉趋势
可降低个股波动带来的风险。
5. 留意政策、选举与通胀路径变化
这些是中期波动的最大变数。
在结构性牛市前夕,保持纪律、审慎布局,并利用工具捕捉趋势,比盲目追涨来得更为稳健。
MH Markets 迈汇 | 市场洞察团队
洞察趋势 · 稳健交易 · 以专业陪伴每一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