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心理,使我们常陷投资骗局?

作者:FX110

时间:2024-01-14 09:21:31

33221

是什么样的心理,使我们常陷投资骗局?

虽然骗局层出不穷,但媒体也警钟长鸣,那么为何我们仍然常常深陷骗局而不自知?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因为骗子有多高明,而是有影响我们行为的自身心理在作祟。那么犯罪分子会利用我们的哪些心理让我们犯一时糊涂的错误呢?今天本文就总结一下,给大家提个醒。

一、贪念心理——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都有不劳而获的冲动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都有不劳而获的冲动,而这就是人的贪欲心理,骗子就特别喜欢利用这种心理,把这种心理包装成一种诱饵,诱使受害者上当。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70%的诈骗案件,是骗子利用了人的贪念实施成功的。施以小利,诱骗上钩,放小抓大,最后拉黑走人。更深入一些就是加入一些“爱情”的元素:网上结交男女朋友后,逐步诱骗其进行赌博、投资,最后骗光受害人所有钱财,甚至使其欠下一身债务。

二、稀缺效应——如不法分子常常会制造名额有限的紧迫感

稀缺效应是指当一个物品或资源变得稀缺时,人们对它的需求和价值认知会增加。这种现象在市场营销、心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一旦心理感受到了“稀缺”,人们往往会觉得这些资源更有价值,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购买欲望。

不法分子实在是太擅长利用稀缺效应了,在每一个骗局中都会使用,步步紧逼推着大家掏钱。常见的“有限”的说辞如:投资份额有限、内部限购、截止日期等等。在虚假的项目宣讲中,以各种高大上的词汇烘托气氛,使大家产生如果不立刻掏钱加入,那么将错过自己人生中最大机会的错觉。而实际上呢,如果一个月之后你再联系他们,他们的名额仍然还在,仍然还会跟你说同样紧迫的话术,仿佛立刻机会就没了一样。

是什么样的心理,使我们常陷投资骗局?

三、顺从权威心理——如以假证书、名人站台等手段压迫质疑

顺从权威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在我们的行为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按照“权威”的指令行事。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对某人某事产生了信服的感觉,我们可能常常会失去质疑精神,而盲从其指引。

不法分子对于这种心理的利用更是得心应手。你需要权威认证吗?那我就制造各种假证书。你需要看到实力吗?那我就变出金碧辉煌大会场、气派排场大办公室给你看。你会相信名人吗?那我就巧借名目拉来名人站台、宣传,甚至直接AI生成。只要肯花心思,以大场面、高规格、名人效应引人眼球全能办到。以这个光鲜亮丽的外壳,来获取投资人的信任。用这些看似权威的表象,使投资人做出错误判断。

四、社会认同心理——如鼓励拉拢亲朋好友共同加入非法集资活动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人们总是想要积极的社会认同,也就是潜意识里会寻求周围人的肯定和支持。

这种认同心理常常会被不法分子巧妙地加以利用,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向已经加入非法集资的个人承诺高回报,从而鼓励其去积极拉拢亲朋好友共同入局。对于积极进行“宣传”的入局者而言,高回报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而认同感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如果亲朋好友愿意入局,本身就带有了对其个人和对其参与的项目的极大的肯定,而大家共同进入一个“团体”之后,互相抱团取暖,互相排除疑虑,又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肯定”的作用,因而在参与者中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认同心理。大家越来越放心,越来越大胆,投入的钱也越来越多……当然,损失也就越来越大。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做投资决定的时候,应该全面了解信息,仔细听取反对意见,是我们有效对抗由于认知偏差带来的一意孤行的有效途径。信息了解全面,任何骗局都会有逻辑漏洞。记住:做决定前的考虑时间永远不嫌多,尤其投资决定,等一等再掏钱也不会让好项目真的就飞走了。


评论

暂时还没评论,来留下你的印象吧

我要评论

  • 请选择综合评分:

(1000字内。图片请上传GIF,JPG,PNG,可上传9张)

发表评论

评论发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