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ύ��֤��ͨ���ֻ���֤)
时间:2025-10-16 09:57:58
由于数据显示大多数散户投资者都在其中蒙受损失,德国金融监管局(BaFin)决定对备受本土投资者青睐的高风险杠杆产品——"Turbo"(涡轮证书)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新规预计于2026年6月正式生效,将全面收紧该类产品的营销与销售环节。
产品风险高,散户亏损惊人
"Turbo"是一种自带杠杆的金融衍生品,允许投资者对股票、指数或汇率进行杠杆式押注。其内设的“敲出”机制意味着,一旦标的资产价格触及预设水平,投资者的头寸将瞬间被平仓,本金可能全部损失。这种“高收益伴随时刻归零风险”的特性,已被众多散户用惨痛教训所验证。
BaFin公布的一项调查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现实:在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间,德国约有54.3万名散户投资者共计进行了1.13亿笔"Turbo"交易。其中,近四分之三(约75%)的投资者以亏损告终,人均损失高达6,358欧元,累计亏损总额更是突破了34亿欧元大关。
“通过这项措施,我们确保散户在投资前能充分认知Turbo的特定风险,”BaFin证券监管执行董事Thorsten Pötzsch强调,“这类产品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因此,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至关重要。”
新规全面收紧该类产品的营销与销售环节
自2026年起,所有向德国客户提供Turbo证书的经纪商、银行及交易平台都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强制风险警示:必须在产品页面、营销网站乃至合作推广网站上展示标准化的风险警告,且每次交易确认前必须再次弹出提示。
禁止一切激励:严禁以现金奖励、交易费用折扣或其他任何福利形式鼓励客户进行Turbo证书交易。
实施知识测试:供应商必须对客户进行知识水平测试,以确保其理解产品风险,且此类测试需每半年重复一次。
BaFin明确表示,监管意图并非全面禁止该产品,而是旨在确保“缺乏经验的投资者不会因尚未完全理解的杠杆而蒙受损失”。
监管路径清晰,沿用CFD整治经验
此次对Turbo证书的监管升级,与几年前欧洲对“差价合约(CFDs)”的整治路径高度相似。当时,在ESMA发出风险警告后,欧洲范围内普遍实施了杠杆上限、强制风险提示和禁止赠金等措施。德国此番可谓“如法炮制”,将已验证的监管工具应用至另一高风险领域。
监管机构认为,尽管欧盟已有《金融工具市场指令II》(MiFID II)等框架,但仍不足以保护散户免受Turbo证书独特风险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并非首个行动者,荷兰金融市场管理局已于2021年率先对Turbo证书实施了类似限制。
Turbo证书在德国、荷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零售市场,由瑞银、法国兴业银行等大型机构发行,主要集中在斯图加特等交易所交易。新规将迫使发行商与经纪商全面调整其销售体系,更新网站、营销材料与交易系统以符合新要求。长期以来作为杠杆产品推广主力的联盟营销网络也将首次受到严格审查。
不过,与荷兰全面限制杠杆不同,德国此次并未设定杠杆上限,此举被部分发行商视为监管的“务实”之举。然而,结合强制警示与知识测试的组合拳,预计仍将显著抑制普通交易者的冲动性需求。
暂时还没评论,来留下你的印象吧
评论发表成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