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书籍,敬请期待

首页> 交易商活动> 正文

Doo Prime 德璞资本:Uber暴跌2000亿、滴滴复活顺风车...是什么拖累了共享出行?

2019-11-08 19:11:25

世界上最大的网约车公司Uber(优步)已上市半年,却仍在巨亏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11月4日,Uber公布财报显示,第三季度Uber营收38.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净亏损11.62亿美元,同比扩大18%。

由于无法实现盈利,坐拥全球最多网约车用户的Uber,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资本市场残酷的“惩罚”。

微信图片_20191108182536.jpg

盈利之路遥遥无期

即使是IPO,也不能扭转网约车巨头们亏损的窘境。

2019年5月10日,Uber正式挂牌纽交所,上市之初的估值高达824亿美元,最新市值仅剩459.54亿美元,较上市之初缩水超40%,市值蒸发已超3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53亿元)。

而美国另一家网约车巨头Lyft(来福车)在上市后也遭遇暴跌,3月28日Lyft挂牌纳斯达克,最初估值为243亿美元,而今市值仅有125亿美元,跌幅超过50%。

正如Uber招股书中所说,“2009年就成立的Uber,从来没有盈利过.....预计在可见的未来,运营支出会显著增加,可能不会实现盈利。”

的确,在网约车的经营中Uber从未实现过盈利。据招股书、财报显示,2016-2019年前三季度,Uber的运营亏损累计超17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高达1240亿元)。

和Uber一样,滴滴也正在亏损的泥沼中挣扎。11月6日,在超过14个月的整改后,滴滴顺风车再次宣告回归。无论是迫于IPO的压力,抑或是盈利的压力,滴滴都有着极强的求生欲。

微信图片_20191108182525.jpg

共享出行的风口正在褪去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共享经济或许是最热的概念之一。

而共享经济的玩家们,背后的投资逻辑都是一样的:通过烧钱,迅速获取大量用户,再获得新一轮融资,然后不计成本地追求扩张。

从Uber、Lyft的持续亏损,到共享办公Wework上市失败,这种在资本裹挟下蒙眼狂奔、不计成本盲目扩张的逻辑似乎已经行不通了。

良好的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增长的保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润更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对于专注于共享出行的企业来说,改进商业模式、实现稳定盈利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才能重新获得资本市场的信任与青睐。

不管是已经上市的Uber、Lyft,还是正在努力上线顺风车的滴滴,探索盈利之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43347111032726600_a580x330.jpg

不可否认的是,共享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无论是共享出行、共享办公,还是共享租房、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未来。

在周一Uber公布财报公布后,Uber股价大跌超过13%,总市值蒸发超7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3亿元)。而Lyft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Lyft的亏损额为1.57美元,低于华尔街此前预期的1.66美元,由于财报超预期,高盛将其股票评级上调至买入。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尽管共享经济的前景很美好,但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还需要时间去证明,投资者需要冷静思考、谨慎布局,选择更为扎实稳定的投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