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年剧烈的货币波动后,全球市场迎来了罕见的一致预期:日元或将在未来一年成为表现最亮眼的主要货币。而黄金与美元紧随其后,从投资者信心到资金配置,避险体系正在快速演变。美国银行最新的基金经理调查提供了一个清晰信号:估值周期正发生反转,传统逻辑正被重新定义。
今年以来,日元几乎是 G10 货币中表现最疲弱的一员——兑美元仅上涨 1%,完全无法抵消前几年的大幅贬值。然而,在汇率表现低迷之际,专业投资机构却一致认为这是「周期性低估」的结果,而非基本面恶化所致。换句话说,日元的弱势恰恰成为未来反弹的基础。
日元:最被低估的货币,反攻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日元长期低估的核心原因并非日本经济崩坏,而是货币政策与全球利差的结构性失衡。过去数年,日本央行坚持超宽松政策,而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却进入长期升息周期,使日美利差一度拉大至数十年来未见的幅度。利差主导的环境下,日元自然遭到系统性抛售。
然而,这一结构在悄悄变化。
随着美国通胀回落、美元进入弱势周期、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不断升温,利差压制正在松动。与此同时,日本央行的政策正常化路径日益明朗,即便节奏缓慢,也足以改变日元的估值逻辑。
基金经理们看好日元,恰恰反映其「被低估的价值正在浮现」。在多个模型(PPP、REER)中,日元均处于严重偏离长期均衡的位置,潜在涨幅不容小觑。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风险:日本财政省对 160 这一关键汇率水平始终保持高度敏感,只要汇率突破,干预随时可能登场。市场记忆犹新——去年干预推动美元兑日元从高点快速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投机者越是测试底线,回调可能越是强劲。
美元:周期高点已现,但下跌不等于失去吸引力
美元今年走弱近 7%,是自 2017 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银行调查显示:基金经理仍将美元列为明年表现靠前的货币之一。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对美国经济多重不确定性的担忧。
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全球贸易政策重构……这些变量都可能导致避险资金阶段性回流美元。即便美元在估值上偏高,但避险属性无法轻易被取代。因此,美元进入弱势周期,并不代表其失去功能,而是「震荡下行」与「阶段性反弹」并存。
换句话说,美元可能不是最亮眼的货币,但仍是资金无法忽视的锚。
黄金:作为货币的替代品,其估值正在突破历史框架
黄金的上涨并不能单纯理解为通胀对冲,而是全球央行与散户同时增持的结果。黄金已从商品属性逐渐转向「无国籍货币」。在避险体系重新排列的当下,黄金的估值逻辑正在被重写:
它不依赖利率
不存在违约风险
不受单一国家经济政策约束
与地缘政治高度正相关
因此,黄金成为基金经理心目中的第二佳资产,并不令人意外。
对于货币交易者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黄金已不再只是美元的对手,而是整个货币体系的平行资产。
谁被高估?谁被忽视?全球货币序列正在改变
英国英镑在此次调查中仅有3% 的支持度,是最不受欢迎的主要货币。这反映市场对英国经济动能不足,以及政策路径不明朗的担忧。同样被低配的还有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尽管它们具备估值吸引力,却持续受到资本流出、政治风险与美元周期反复的压制。
这使得金融衍生品市场呈现罕见局面:
表面是避险资产回流,深层则是估值重置与资金再分配。
估值被低估的货币(如日元、部分拉美货币),可能成为下一轮周期的受益者;
估值偏高、但具避险属性的货币(如美元、瑞郎)将维持韧性;
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货币(如英镑)将持续承压。
全球估值周期的下一步:货币将不再只由利差决定
未来几年,货币估值的核心驱动不再是单纯的利率差,而是更复杂的组合:
地缘政治
贸易重构
全球资产重新定价
各国央行的政策分化
结构性资本流动
正因如此,金融衍生品市场将迎来更频繁的趋势切换与更多的套利空间。
MH Markets 迈汇 | 市场洞察团队
洞察趋势 ·稳健交易 ·以专业陪伴每一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