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书籍,敬请期待

首页> 交易商公告> 正文

美触发全球贸易战,将“引火自焚”

2018-09-12 19:09:28

虽说美国政府正在加紧发动对中国的新一轮贸易战,《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即将达成,但特朗普和他伙伴们之间的互相猜疑并没有得到解除。

美国政府中,贸易鹰派逐渐占据上风,这些人奉行的是美国至上主义,作风强硬,对保护传统盟友的利益并不很看重,所以欧盟官员在担心,华盛顿方面可能会在今年加征的钢铝关税之外,随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汽车加征新关税;日本也对和美国能否保持亲密盟友关系充满疑虑,转头和中国“恢复正常关系”。

你可以说,失去传统盟友的足够信任,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明显,现在的美元还是强势的。但如今,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阴影,还有另一片名为“债务危机”的乌云也正在朝美国政府头上飘过来。

微信图片_20180912190524.png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至2018年第一季,美国对全球债务总数已高达21万亿美元,并且按季递增。美国债务比例,已占全球债务比例高达31.8%,是目前全球国家债务比例最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日本。美国债务跟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为105%。另一债务大国,日本。占全球债务比例18.8%,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239%。比较欧洲经济问题国家希腊为181.6%,意大利为132.6%及葡萄牙为130.3%。数字上,日本比其他国家还要高。但现在没有任何人会正视美国及日本两大经济体系的问题。

回想十年前,即2008年。当年美国发生房地产价格爆破,债务失衡,导致个人资产资不抵债,破产率上升。债务违约问题,引发企业银行及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最后引爆美国全国债务危机,陷入金融风暴。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和关注美国下一次债务违约及新一轮金融风暴。

微信图片_201809121905241.png

回想当年2008年至2012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及联储局协力渡过难关,首次引用沿于日本多年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世人统称“印钞票”。通过美国联邦政府及联储局合力,把联邦储备利率及隔资利率降至负利率,另外美国发行大量国家债券,增钞27000亿美元。大量资金投入市场,买进企业股票,企业债券,国家债券,抵押证券等等, 挽救美国经济及金融危机。最后导致物价上升,资产价格上涨,造成严重通胀,但实际上这种通胀是“假通胀”。

何为“假通胀”?

当年美国政府不断发债及印钞票,导致美元资产价值下降,迫使物价和资产价值上升,造成严重通胀,情况有如最近新兴市场发生的货币危机。经济上,美国当年失业率为历史上最高的9%,非农就业人数降至只有数万份,甚至负数。企业大幅裁员,大型企业倒闭。大量就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国民收入下降,生产及消费力跌至谷底,国内生产总值更出现负5%,出现历史上严重衰退。投资者更纷纷把美元资产流向海外,美汇指数跌至70,大量资产涌入欧洲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资产和货币避险,导致美国入口价格攀升,造成“假通胀”。

微信图片_201809121905242.png

2008年,美国政府寻求所有国家拯救危机,把大量美国债券推往其他国际货币组织结盟国家。导致今时今日,美国国债遍布全球央行。美国最衰弱的时候,美国政府找到中国政府协助重建美国经济,要求中国政府买进美国长期国债,美元资产及投资美国境内企业,以债抵债。美国政府更首次开放中国投资者移民计划,让中国人投资到境内,目的为着挽救衰退经济和崩溃的房地产。

直至2012年年底,美国危机走出阴霾,恢复正常。而中国资金和资产遍布美国境内,增加美国大量职位机会,使美国国民重新建立财富。可惜,时至今天,美国新总统上任近两年,为保持总统地位在中期选举争取连任,引发贸易战与全球国家树敌,忘记当年欧洲及中国以至亚太地区为它建立的贡献。

最新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及政府计划增加中国多达2670亿美元货品关税。更指美国总统特朗普及政府下一轮会针对它的一位盟友日本,诱使日本政府削减贸易逆差。如果事件落实,相信还有韩国将会面对相同冲击。到时候,美国政府跟欧洲,北美及整个亚太结怨,美国面对孤立,迫使各国美国债券被抛售。照道理说,美国将面对多年的双赤,包括财赤和贸赤两难局面,最后可能陷入美国资产破产。

微信图片_201809121905243.png

无论如何,自今年7月开始的贸易战,经济问题一般会在三个月至半年时间发生。若今年年底,联储局两度加息,推高利率水平至2.5%,而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收缩,美国很大可能陷入危机。到时候,美国可能重演2008年危机。当年欧元兑美元高见1.60,英镑兑美元出现2.12历史高位。金价1900美元,白银50美元。如果事件一一实现,或者离岸人民币将可能重现6算。

希望投资者以历史为鉴,避免误信美元价值无限机会,最后招至损失!

内容由ATFX亚太区首席分析师 林铭添提供

*有关任何投资建议或市场预测,ATFX,代理机构,董事,管理人士或职员不保证任何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